Words: Simon Crompton
Translation: Agnes G.
男士的衣櫥看似單調,但內裡的門道和講究實頗深,對面料,材質,比例,縫線和搭配無一不是值得反复推敲、欣賞。
倫敦,作為世界高級男裝的中心和定制西裝的發源地,對於美國,意大利,法國等地的正裝文化都有很深遠的影響。今天我找來一篇生活在倫敦的知名男裝博主 Simon Crompton 為 The Rake雜誌撰寫的評論【天才雷普利】中著裝風格的文章,獨家漢化後與各位風格愛好者分享。
CELLULOID STYLE: THE TALENTED MR RIPLEY
電影中的風格:天才雷普利
Few films have encapsulated the intoxicating romance of the Riviera quite like The Talented Mr Ripley, a movie that boasts one of the finest wardrobes in cinematic history.
很少有電影能像【天才雷普利】這樣濃縮出如此迷人的海灘度假風情(Riviera),同時這部電影也有著影史上最絕倫的著裝和審美。

這一切都要從三件西裝外套說起。電影開始時,我們的同名主角湯姆雷普利(Tom Ripley)在紐約中心的屋頂聚會上演奏著鋼琴,他穿著一件胸前兜袋上繡著普林斯頓大學標誌的藏藍色布雷澤夾克。在參加聚會的一眾上流社會人士眼中,這件繡著校徽的夾克已然是他們世界的入場券。但隨後我們知道,這件夾克不是Ripley所有,連帶著不屬於他的還有這個金光閃閃的上流社會。
物歸原主後,湯姆隨即進入了一家豪華酒店內,套上酒店員工的白色西裝外套——紅領子金鈕扣——在男客的盥洗室中當起服務生。他趁著穿深藍色燕尾服的上流社會客人們洗手時迅速為他們刷去禮服上的細灰,希求能得到一些小費。第二天,他套上了他的燈芯絨西裝外套——這家夾克後來成為了他的拘泥和呆板的象徵;也只在雷普利完全轉變成一個紈絝公子時,那件燈芯絨西裝外套才被徹底的取代了。
服裝,服裝在這部1999年由安東尼·明格拉(Anthony Minghella)導演,匯聚了馬特·達蒙和裘德·洛兩位男主的【天才雷普利】中展現了難以估量的作用。電影中有的是隆重的盛裝,交換行頭,和美國風格與意式風格的激烈對比。但服裝在這部電影裡有著更為基礎性的作用: 人物的著裝不可避免的關聯著並襯托著劇情的發展,這部電影中服裝的風頭比過去20年所有電影中所呈現的都要更高,這也是為什麼本片得到了眾多的服裝賞評。
如此高的成就都歸功於安·魯斯(Ann Roth)——為舞台和熒幕設計戲服的著名戲服設計師。魯斯當時剛剛為明格拉導演的另一部【英國病人】設計戲服並獲得著名的學院獎(Academy Awards),隨後加入到【天才雷普利】的戲服設計當中。不過,雷普利卻更加吸引著魯斯,因為1930年代出生的魯斯對於雷普利的故事發生的年代(1950年代)十分記憶猶新。 “總的來說50年代從視覺上是非常無趣的,”魯斯在2000年與Live Design的一次採訪中說到,“在40年代,美國人受到戰爭和麵料供應的限制。而當戰爭結束後,Dior率先發表了著名的New Look,那是很有意思的一刻,那時開始流行起服裝寬裕的用料,寬大的結構,像是雙排扣的西裝外套(雙排扣的外套用料要多於單排扣)。而當我們進入50年代,這種體面的美國公民形象越來越流行····隨後那種坐著私人飛機的超級富豪形像大行其道——諸如意式風情,里維耶拉度假海灘,碧姬芭鐸還有電影曼波王···· 都市中瀰漫著一種氣氛,受到馬龍白蘭度和安娜馬格納尼(意大利女演員,憑1955年電影【玫瑰紋身】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影響,人們徹夜歡歌。而我也參與了這一切”。


湯姆·雷普利的身世就是富豪名流的對立面。他那方形的眼鏡,針織領帶,斜紋布褲的裝扮也許在今天回看有幾分常春藤風格(Ivy League style),但在當時,以這一身打扮出現在意大利南部則顯得非常不搭調,甚至有些搞笑。電影中有好些鏡頭表現了雷普利這種尷尬處境,但最經典的一幕還是當他精心策劃了在度假海灘上和迪奇·格林利夫(Dickie Greenleaf, 電影中裘德洛飾演的角色)的那場“偶遇”。當湯姆光腳穿著厚重的布洛克皮鞋走近迪奇(Dickie),他身上唯一一件衣服就是一條熒光綠的泳褲······
對於魯斯(Ruth)來說,“湯姆就是那種典型的美國東岸男孩,不過他是只能消費得起Sears的那種”,我通過不合身的服裝凸顯出雷普利窘迫的經濟條件。而那件燈芯絨西裝外套尤其鬆鬆垮垮,用魯斯的合作者,設計師蓋里瓊斯(Gary Jones)的話說:“簡直了”。而相反的,迪奇(Dickies)穿著做工精緻的服裝,只在衣角處有一些小破舊的痕跡。就如他對湯姆雷普利說的:“你就穿我的那些衣服好了。隨便哪件。它們多數都有年頭了”。
迪奇的服裝是由紐約的John Tudor所製——一位經常為大銀幕提供服裝定做的非著名裁縫。魯斯解釋道:“我的工作就是塑造一個出身富裕的迪奇,用劇組非常有限的經費,打造他在歐洲奢靡的生活”。 “我設計迪奇穿著西裝外套搭配短褲,或者西裝外套配麻質褲子,那件西裝外套需要反映出迪奇顯赫的家世背景。正如劇中迪奇的一些西裝外套是在羅馬定做的,那穿起來就必須有這種效果”。
另一方面,湯姆的衣服以古著(vintage)為主。為了配合人物設定,造型師甚至專門找了紐約和意大利的裁縫去修改這些衣服——以確保它們穿在馬特達蒙身上看起來很不合身,這對任何一個裁縫來說都是很糾結的活兒。而當湯姆頂替了迪奇的身份以後,他穿的都是定制的衣服,雖然不確定是否來自意大利的定制裁縫,不過迪奇在從那不勒斯去羅馬的途中的確推薦湯姆去找一家Battistoni裁縫鋪,這家裁縫鋪成立於1946年,如今仍在Condotti路61A的內廷生意興隆著。 Rake的讀者對於那種找裁縫朝聖的興奮心情一定非常理解,他承諾湯姆要帶他找這家非常厲害的裁縫鋪做一件新衣服,他唱著:“Roma, we’re taking Tom to Roma !”隨即模仿濃郁的意大利口音重複著:“Battistoni”。



模仿湯姆和迪奇在電影中的風格是比較直觀的:他們的風格貫穿始終,並且因為他們的戲服都是以有限的經費獲得的,所以較為昂貴的西裝外套整部劇下來就是幾套。迪奇總穿尖領的短袖襯衫,捲起褲腿的亞麻褲子和膠底帆布鞋(plimsolls)。湯姆則以古板的格紋襯衫為主,斜紋布褲是典型的美式風格——寬大,雙褶。
談及西服,迪奇對於花紋和質地的喜愛明顯高於湯姆。在那場在那不勒斯爵士吧的場景中,湯姆穿黑灰色夾克,白襯衫,系一條領帶,而迪奇則以米色布雷澤夾克搭配粗條紋領帶和一頂平頂紳士帽(Porkpie hat)。確實,飾品是迪奇張揚風格的關鍵——無論是帽子,戒指還是腕錶——湯姆多數時候則毫無修飾。而這種對比最被著重描繪的一次是在湯姆和迪奇駕駛小船離開Sanremo去找公寓的一幕:二人都穿著黑色短袖襯衫,不過迪奇選擇了一件薄紗質地而湯姆穿著密實的polo衫。迪奇選擇了白色亞麻長褲;湯姆則傾向於棕色精紡毛料。湯姆在外面套了一件哈林頓夾克(Harrington Jacket);迪奇則以一件裝飾鉚釘的白色衣服。
這件白色夾克可能和湯姆那件熒光色泳褲是一個系列的,都是我們強烈不推薦的。但比風格更重要的是這件白色外套的象徵意義:當湯姆(在誤殺了迪奇之後)離開那艘小船返回位於Sanremo的酒店,他裹著的是迪奇的外套,他將自己裹進了他夢寐以求的那個紙醉金迷之境——魯斯敏銳的戲服設計將我們推入故事更陰暗的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