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 Chair——Marcel Breuer馬歇·布勞耶的經典之作
馬歇·布勞耶(Marcel Breuer, 1902-81)是早期鋼管材質家具的領軍人物。即使在一個世紀後的今天,布勞耶的那些家具設計依然看起來新穎,其中更有很多款式至今仍然在生產。這種鋼管材質的家具在90年代末,21世紀初在大都市中蝸居的世代中極為流行;在被改造轉型的工業大廈中,家具的設計成為摩登的符號。布勞耶最出名的家具設計當屬Wassily Chair,瓦西里椅,又叫B3椅(1925),彎曲的鋼管構成一個開放式的結構,椅子腿是平行的,單塊皮革的坐墊和靠背。這把椅子的出現徹底改變了人們對於椅子外形的固有概念,在座椅的材質方面也創造了新的可能。


在設計出B3椅後不久的1928年,布勞耶交出了他的另一款經典懸空結構餐廳/辦公椅——Cesca椅,又叫B32椅。在被問及他取得的一系列成功時,布勞耶表示自己曾深信瓦西里Wassily椅的設計會招來許多惡評。
“我曾以為這款椅子(瓦西里椅),在我所有的設計中,會讓我得到最多的惡評,而事實卻恰恰相反”。

關於馬歇·布勞耶的生平在各大“百科”上都有簡述,我在這裡只著重風格方面做一些“非百科”的介紹。
作為包豪斯最有知名的大師之一,馬歇·布勞耶與包豪斯創始人Walter Gropius(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多年間,無論在歐洲還是美國,一直保持密切聯繫。布勞耶不單單是一位現代主義家具設計大師,他也是一位成就斐然的建築師,與眾不同的是布勞耶是以家具設計師的身份開始設計生涯的。在完成了包豪斯的一些基礎課程後,布勞耶在1921年夏天作為6個學徒之一在新開設的家具工坊課程中開始創作家具,在那裡,他的幾乎所有作品都有極為出色的水準。

布勞耶的設計受發起自荷蘭的De Stijl(荷蘭語的The Style)風潮和Gerrit Rietveld的作品影響頗大:布勞耶的首個作品是扶手椅Lattenstuhl,又名Slat chair,誕生於1922年(下圖右側),設計明顯是對荷蘭設計的致敬,對比Gerrit Rietveld稍早前的設計,可以明確看出這種風格對布勞耶的影響。

B32 (左);Lattenstuhl (右)


馬歇·布勞耶的學生生涯之後曾短暫旅居巴黎,那並不是段愉快的回憶,1925年,包豪斯校長Walter Gropius請他回包豪斯帶領家具工坊,他隨即回到德國。勤勞工作的布勞耶很快開始投入設計使用彎曲鋼管材料的椅子——瓦西里椅(Wassily)。之所以號稱瓦西里椅是因為這把椅子是為了布勞耶在包豪斯的同僚,藝術家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而作的緣故。這把椅子是對傳統俱樂部扶手椅的革新,使用成型彎曲鋼管的瓦西里椅極其輕質,易裝配,這也歸功於布勞耶多年來對於彎曲鋼管材料的實驗研究。有趣的是,瓦西里椅的成功也讓邀請布勞耶回歸包豪斯的Gropius側目,因為所有瓦西里椅的生產都在包豪斯校園外進行,布勞耶讓自己的生產工廠Standar-Mobel負責了全部的生產。瓦西里椅在市場上產生了轟動,隨後布勞耶又設計了一系列實驗性的桌椅。

(年輕的馬歇·布勞耶坐在1925年設計的B3椅,又稱瓦西里椅之中)
摩登美感的B3椅
無論是裝潢古典的老宅,還是當代感十足的室內空間,瓦西里椅似乎都能優雅地融入其中。
與傳統的包圍式座椅不同,瓦西里椅的坐墊,靠背和扶手各由一個平面構成,平面之間由形成的角度具有不言自明的美感。於是原本臃腫龐大的俱樂部椅的概念被一種極簡又和諧的解構手法重新講述了。





永不止步的大師
布勞耶對於風格吸收和學習能力令我驚嘆:在包豪斯時代,使用彎曲鋼管製作家具的先鋒並不止布勞耶一個,正如他早期創作的椅子更多以木頭作為材料,風格上也偏向荷蘭一派,而當彎曲鋼管材料成為新的趨勢,他能最早使用這種新素材創造出既造型優雅又實用,並且利於大量生產的模型。做到這一點可不是簡單的靈感和藝術天分可以概括。又例如離開包豪斯後布勞耶於1933年去柏林學習建築設計,定居美國後他設計了多個重要的建築項目,像是60年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位於巴黎的總部(UNESCO),紐約的Whitney Museum,Hooper House II等等。也許布勞耶是覺得自己設計的那些家具需要放在最適合的空間裡,所以才拾起建築吧。

Whitney Museum,New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