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阪出生長大的河合聡輝(Satoki Kawai)在米蘭經營著訂製西服店 Sartoria Cresent。源於對米蘭這座永恆優雅之城的文化傳統的洞見,在致力於保留經典的米蘭風格的同時,河合將日本人對細節的關注和自己對剪綵的獨特見解融入其中。 Sartoria Cresent的西裝線條鮮明,散發著高雅的男子氣概和精緻。 也許提到西裝的男子氣概總讓人聯想到英式西裝的厚墊肩或者Cifonelli那樣鮮明的雪茄肩(Roped shoulder/cigarette shoulder),但晚餐時河合坐在我斜對面,我注意到他簡潔的無結構肩部(unstructured shoulder)和他本人一樣低調安靜,在義大利語中稱作In Sellata的馬鞍形的肩部線條低聲訴說著米蘭優雅的精髓 —— 去除了所有不必要的裝飾。 Sartoria Cresent 風格的另一個顯著特徵是沒有前省(Dart: 位於西裝前面的一條縫線,通常用來收腰),這是河合從米蘭的老裁縫那裡學習到的手法,這種處理確保了西裝前面的格紋不被裁斷。
夢想變成現實需要多長時間? 對於從 8 歲起就夢想成為一名裁縫的河合來說,這段旅程並不一帆風順。 1986 年,年幼的河合在一檔電視節目中看到了講述裁縫工作的紀錄片,看到裁縫們能製作出既讓客戶滿意又獨一無二的完美西裝,他立即為這種工作著迷了。自那以後,無論看到路人穿著的西裝還是讀到雜誌中對剪裁的介紹總能激發他的興趣。17 歲時,他向公務員父親吐露自己想成為一名裁縫的願望,但父親鼓勵他繼續接受大學教育。 出於對英國紳士風格的嚮往,河合在大阪大學主修英國文化。 直到那時,他還沒有機會接觸到如何成為一個裁縫的知識。相比之下,許多意大利裁縫,尤其是老一輩,通常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了學徒生涯,因為對他們而言做裁縫是一種為數不多的謀生手段。 似乎上大學的決定推遲了河合裁縫夢想的實現。 不過,看似是繞彎路的經歷反而成就了Sartoria Cresent的獨特風格。 終於在跟隨米蘭老裁縫 Enrico Colombo (亨利·科倫坡)工作了五年,又在米蘭代表性的裁縫屋 A. Caraceni 門下磨練技藝後,河合聡輝在2013年創立了 Sartoria Cresent。
“Cresent”這個名字是“創造”和“感覺”的融合,概括了河合的哲學:
雖然我非常尊重米蘭的服裝傳統,但我的風格不僅傳統而且具有挑戰性。 遵循傳統的剪裁,但具有輕如羽毛的結構。 具备米蘭的陽剛之氣,卻以柔韌的面料詮釋出日本的美感。
河合聡輝
由於他的經歷,河合可以流暢地使用日語、意大利語和英語向許多國際客戶傳達他的理念。 從日本到中國大陸,從香港到瑞典,再到美國,他的訂製客戶分佈在世界各地。 在我們的採訪中,河合慷慨地分享了他如何成為一名米蘭裁縫的故事,以及他關於永恆優雅的哲學。
A (Agnes Select):顯然你是一個目標明確的人,從小就知道自己想將裁縫作為一種職業。 能告訴我們你是怎麼開始對裁縫感興趣的嗎?
SK (Satoki Kawai | 河合聡輝):當然。 事實上,我在高中時就決定成為一名裁縫。 這一切都始於我8歲時在大阪的家中觀看一個電視節目,節目介紹了裁縫專業和訂製西裝如何滿足顧客的品味。
A:關於裁縫文化,你最初受到的是英國西裝的影響,可以詳細說說嗎?
SK:在大學期間,我深入研究了英國文化,尤其是 20 世紀初的文化和時尚。 最初,我渴望去薩維爾街工作,但從日本尋找薩維爾街的工作機會非常困難,所以我決定前往倫敦。 早上去上語言學校;到了下午,我會沿著薩維爾街散步,逐家敲門尋找學徒機會,或是給裁縫店發電子郵件。可惜三個月後語言學校的課程結束了我也沒能在那裡找到任何機會,只好回到日本。 通過一位本地裁縫的介紹,我在一家專門生產半訂製(MTM)西服的工廠找到了工作。在那個工廠,我做了一年的辦公室文書工作,但那時我對西裝製作還不甚瞭解。 所以,晚上8點以後,我開始嘗試自己練習縫製一些東西。 在那家工廠工作期間,我意識到我需要到西裝的發源地歐洲學習。
差不多那個時期,我開始覺得,英倫剪裁的西服雖然可以完美契合倫敦的環境,但對於日本的日常穿著來說,卻顯得太厚重。 從那時起我開始對意大利西裝感興趣,那裡擁有各種剪裁流派和豐富的西裝文化。 其中米蘭的裁剪風格最讓我喜歡,與休閒的那不勒斯風格有很大不同,米蘭的風格有點像英倫風格,多了幾分男子氣概和結構感。
A:你成為一名裁縫的過程是一個不斷探索和適應的過程。 說到導師,你的裁縫師傅科倫坡先生還在米蘭嗎?你們經常聯絡嗎?
SK:是的,我的大師科倫坡先生仍在米蘭。 遺憾的是,由於之前疫情的原因,我們未能經常見面。 然而,我最近和他通了電話,他表示希望盡快參觀我的工作室。
A:即使在科倫坡先生身邊工作了五年了,你現在仍然會尋求他的指導並向他提問嗎?
SK:當然。 我仍然可以向他學習很多東西,特別是在技術方面。 雖然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但在改進版型時,我經常尋求他的意見和專業知識。
A:您最初是一名大衣裁縫(coat maker),後來在業餘時間逐漸學會了打版。
SK:也許是因為它看起來很難,所以我想學它(笑)。 當我為科倫坡先生工作時,我讀了很多關於打版技術的書籍。 有時我還會在 eBay 上找到關於裁剪的古書。 有時,一些老裁縫也會送我一些書。 所以,我開始為自己製作很多糟糕的版型來實驗。 並通過不斷的修改和改進提高我的製版技術。 過程中我會向科倫坡先生或 A. Caraceni 經驗豐富的製版師尋求建議。
A:為什麼會想要學習版型製作?
SK:製版在將設計師的概念變為現實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時尚界,設計師繪製草圖,而製版師將這些草圖轉化為可以被生產出來的版型。 通過了解版型製作,我可以彌合設計和最終產品之間的距離。 在定制西服領域,擁有良好的基本版型至關重要。 它是實現精心設計的服裝的基礎。 當然精確的測量和試身也很重要,但如果沒有好的版型作為基礎,在客戶試身的過程中裁縫就無法發現不合身的地方在哪裡,不知道從何下手解決問題。
A:你如何描述Sartoria Cresent的風格?而這種米蘭剪裁風格又有何獨特之處?
SK:多年來與科倫坡先生一起工作,包括耳濡目染米蘭老裁縫們和當地紳士的穿著習慣,我對米蘭西裝風格中的簡約、低調優雅和男子氣概非常欣賞。 米蘭風格的特點是略為闊展的肩寬,馬鞍形的肩部線條,配合前胸垂墜的面料塑造出倒三角型,顯得氣質挺拔。 米蘭剪裁的一切都很低調,沒有任何引人注目的元素。 這很難用語言描述,但是100年前、50年前,在米蘭的那個上流社會中······因為這座城市非常商業化,人們社交廣泛,更為開放,因此米蘭的西裝也具備了這種社交性。 米蘭風格深深植根於這座城市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中,是優雅魅力與社交性並存的產物。
A:米蘭風格確實具有獨特的魅力。 而你選擇的古董面料也增添了服裝的深度。
SK:古董面料在我心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因為它們帶有歷史感。 它們讓我想起了穿夾克或西裝很常見的年代。 這些面料具有豐富的個性,同時又保持了古典魅力, 我欣賞這些面料所體現的文化深度和豐富性。
A:您如何將這種古典的米蘭風格傳遞給您的年輕客戶,尤其是來自亞洲的客戶?
SK:最初,推廣這種特定的品味是有一定挑戰性的。 然而,我會首先了解客戶的品味和他們傾向的面料選擇。 我們通常從更容易入手的選擇開始,例如海軍藍或灰色的面料。逐漸的,當他們開始打造自己的衣櫥並擴展他們的品味時,我慢慢向他們介紹更精緻的面料紋路。 在這個過程裡,我希望豐富他們的衣櫥,並讓他們欣賞不同的面料質感和這背後的文化底蘊。
A:你向客戶傳達米蘭品味的使命值得稱讚,特別是考慮到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獨特的西裝文化。 您對意大利和日本剪裁之間的差異有何看法?
SK:日本裁縫的剪裁往往完美無缺,強調乾淨和無咎。 不過意大利的剪裁多了一份親和力,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意大利紳士全天穿著西裝,毫不費力地將優雅與休閒融為一體,而沒有那種僵硬感。 “夾克是第二層皮膚”這句話完美地體現了意大利的剪裁哲學,“第二層皮膚”不僅意味著剪裁的完美,還意味著西裝夾克與我們的心理距離是很親近的,穿上西裝對義大利紳士來說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它是一種與個人風格無縫融合的日常物品。 而這種著裝的歷史和文化是值得去領會和學習的。
A:很棒的視角。 感謝你與我們分享你的見解和經驗,河合桑。
SY:謝謝你的邀請。 很高興在這裡討論我的旅程和米蘭風格。